山河相望 豫哈情深 | 哈密春季主体班异地教学在我院圆满结业
2024-04-30
红旗渠干部学院
1001
最美人间四月天,豫哈情深花似锦。3月17日至4月29日,哈密市委党校第6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64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40期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进修暨任职培训班、巴里坤县第2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多个春季主体班相继在我院顺利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异地学习培训,开启了我院合作办学新模式。学员们在紧张且充实的培训中感悟红旗渠精神,追寻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养。本次课程设计立足哈密市委党校课程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中全会精神,整体按照不同的教学主题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与红旗渠精神相结合、与党性教育目标相结合、与河南地方特色亮点相结合的思路,整体安排课程。结合学员对象需求,理论教学上,邀请了河南省委党校、郑州大学、河南省社科联、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等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到院授课,力求让学员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国家政策及中原文化;党性教育上,注重突出河南特色,将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纳入教学内容,力求让学员全方位学习感悟中原大地的红色精神;教学方式上,采取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沉浸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力求增强学员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履职能力上,县处班重点突出提高学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升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中青班侧重于提升中青年干部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和执政本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精心为学员准备了“培训套餐”,通过“荤素”合理搭配均衡干部“营养”,锻造思想正、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哈密市委党校第40期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进修暨任职培训班学员张静说道:“一个月来,我们先后聆听了37场专题辅导报告,到18个现场教学点进行了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实地参观了河南博物院、殷墟等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神圣殿堂。开展了4次分组研讨交流,既有‘干货’,也有‘硬菜’,‘营养’十足。”甲骨文保留了很多象形元素,安阳师范学院教师参考19个甲骨文字,提炼出肢体动作,融合古文字、音乐、舞蹈、体育,编创了甲骨文广播体操。我院结合学员特点,创新性地将甲骨文广播体操纳入学院课程体系,潜移默化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月16日下午,学院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甲骨文广播体操》如期上演。“右手向上,左手向下,两腿分开,这是甲骨文的‘走’字……”现场教学老师教的细致认真,培训学员学的是乐此不疲。“用广播体操诠释甲骨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参训的学员啧啧称赞。随着音乐的律动,哈密市委党校主体班的学员还带领学院带班教师跳起了新疆民族舞。动感的音乐,优美的舞姿,共同演绎出豫哈情深的感人场景。安阳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刘芳:“当新疆舞遇到甲骨文,当哈密遇到安阳,就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希望大家能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加强联系,友谊长存,学院的大门永远为大家敞开”。哈密市第64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马祥说道:“非常感谢热情的河南人、安阳人,热情的红旗渠干部学院,在这里不仅锻炼了党性,增长了见识,而且课余时间安排得丰富有意义,刘芳院长还与我们共跳新疆舞,讲到红旗渠干部学院永远都是哈密学员的家,我们感到非常温暖,我也诚挚邀请大家到哈密走一走、看一看”。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山河相望,豫哈情深。河南省与哈密市,一个在中原腹地,一个是新疆门户,相隔2000多公里,情谊绵延2000多年。当前河南援疆工作如火如荼,豫哈携手同心,共谱辉煌。我院也已选派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及青年教师深入哈密市委党校,在课程研发、师资培养等方面交流互助。
巴里坤县第二十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杨璐说道:“经过为期25天的学习,我收获满满。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以及那些在新时代将农村改天换地的一个个践行初心使命的事迹将我的精神世界填满。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回到岗位后,我将化‘心动力’为‘行动力’,将学到的精神和知识转化为切实有力的行动,踏实做好群众工作,为巴里坤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哈密市委党校第6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徐帅在培训后深有感触,他说:此次教学培训,“采取‘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理论自学+研讨交流’相结合方式进行,我感到丰富而充实,通过一个月的学习,灵魂受到了洗礼,提高了认识,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干部,我要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工作动力,践行‘四力’要求,讲好新疆故事,传播好哈密声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哈密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此次哈密多个主体班次异地教学在我院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宽了我院干部教育新领域,开启了我院合作办学新模式。今后,我院将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不断创新干部教育方式方法,持续推动学院规范化、特色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文/李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