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日,安阳市委组织部分两期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聚焦“强基础、抓产业、促治理”目标,通过“专题授课+实地观摩+互动研讨”模式,重点对各县(市、区)80后、三星及以上村党组织书记共计570余人开展系统培训,为锻造乡村骨干注入澎湃动能。
专题授课,开拓视野强本领
培训班紧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既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省委党校等专家学者,奉上思想盛宴、烹制理论大餐;又有组织、农业农村、人社等部门业务骨干现场授课,掰开揉碎讲透政策门道。
“示范培训班课程特点鲜明、实用性强,授课老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帮助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干好农村工作的方法路径,增强了信心和干劲,让我们受益匪浅。”滑县留固镇寺后刘村党支部书记康子爽说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魏万磊副教授以《从大历史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观》为题,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演进脉络,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安阳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郭楠围绕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持续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为基层干部指明方向。村党组织书记党建导师郁林英、创业导师胡红彬、德润导师樊军等围绕如何建强基层党组织、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发展村庄产业,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龙安区马投涧镇的一名学员表示:“这次安排的课程都很实用,特别是其中的电商直播课程,让我意识到,手机也能成为‘新农具’。回去以后我会认真学习经验,试试带着乡亲们成立直播小队,把小米、贡杏等土特产变成香饽饽。”
实地观摩,学习先进寻路径
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但先进经验却是最好的“参考答案”。为切实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班组织学员赴林州市部分先进村进行现场学习,通过“解剖麻雀”式调研汲取先进经验。
在陵阳镇施家岗村,“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取得明显成效。49名党员包联426户群众,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敲门行动”精准服务,连续多年实现“零上访”。在村口的“民情议事亭”内,学员们认真请教网格员如何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走进黄华镇魏家庄村,26家农家乐与16家特色民宿错落分布,学员们围在“黄李节”主题展板前,听村支书讲述“支部书记直播带货、三年助销30万斤黄李子”的故事。原来的落后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2000亩果园、1200亩林地转化为每年86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保护,用好特色资源,党员群众一起干,才有了今天魏家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时时刻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每个村都能找准自己的路子。”内黄县马上乡同柱一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兴感慨道。
转至横水镇新庄村,80千瓦光伏电站与250平方米冷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学员们实地考察当地产业发展现状,惊叹“绿健红薯”品牌带动千余名村民实现了年均增收1.5万元。“党的政策好,我们争取220余万元的投资来完善基础设施,俺们村已经让‘红薯小镇’变成了‘生态田园综合体’。”村支书指着正在修建的桃园河桥介绍说道。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学员们深刻感受到,党建引领不是口号,而是网格里的“铁脚板”、村口的“冷库房”、枝头的“电商屏”。
互动研讨,思想碰撞谋振兴
为深化培训成效,推动学用转化,这次培训采用“交叉分组+主题研讨”模式,将来自不同县(市、区)的学员混合编组,围绕“如何建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何深化乡村基层治理”等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学员们结合本次培训的所见所感,谈体会、谋实招、话发展,现场气氛热烈,务实建议频出。
“把农特产品包装成文旅IP,确实是个让‘土疙瘩’变成‘金饭碗’的好方法。”林州市石板岩镇贤麻沟村党支部书记陈晓丽说,“我们村刚开始搞电商直播,这次学习既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更让我明白,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带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思想教育,必要的精神洗礼,老师们精彩纷呈的授课,让我回味无穷,更让我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意义所在。”安阳县瓦店镇东路村党支部书记李科表示,回去后要聚焦支部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带领党员干部扎实苦干,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满载收获,踏上归程。此次示范培训,是一次思想的淬炼、本领的充电,更是一次奋进的号角。学员们理论素养得到提升,眼界格局更加开阔,振兴路径愈发明晰。带着新理念、新方法,这支乡村“领头雁”队伍,正信心满怀奔赴广袤田野,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振兴实效,为安阳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来源:安阳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