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安阳日报 | “10年,我和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共成长”系列报道之三
2023-08-10 红旗渠干部学院 222

8月9日,《安阳日报》头版刊发《10年,我和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共成长”系列报道之二 李媛:红旗渠水流淌在我心里》,全文如下:

系列三1、.jpg

编者按


春华秋实,弦歌不辍。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10年来,一批批专家学者、教职员工辛勤耕耘,为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孜孜奉献、砥砺前行。他们是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10年发展之路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他们也在这片热土上不断磨砺自我,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

李媛:红旗渠水流淌在我心里


红旗渠是一枚神圣的“精神徽章”,镶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红旗渠水润泽了一方土地,也淌进了在这方热土上工作生活的人心里。


8月2日5时许,晨光熹微,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青年教师李媛正和同事一起拍摄红旗渠主题视频。7时许,伴着山间的清脆鸟鸣和清晨的曙光,李媛准备就绪,带领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的学员开启新一天的讲解工作……


一颗“红色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2020年4月,我通过招考进入学院,成为一名教师,从那时起,红旗渠水就在我心中日夜奔涌不息。”8月2日,在去林州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的路上,李媛将自己与红旗渠、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的故事娓娓道来。


出生于1997年的李媛是个土生土长的林州人。她的太爷爷李贵曾任林县县长、红旗渠后勤指挥长。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李贵想方设法保障了一线修渠人的物资供应。李媛是名副其实的“渠四代”,相比大多数同龄人,她对红旗渠可谓感情至深,也了解更多红旗渠的故事。


“受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幼时,我的心中就种下了一颗‘红色种子’。到学院后,这颗种子逐渐萌发、成长,直至变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李媛笑着说,“说实话,以前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第一天迎着学员的目光讲解时,我的心里也有点儿犯怵。”


俊秀的面孔,大大的眼睛前架着一副眼镜,遮住了李媛这位年轻教师略显好奇与灵动的目光。“入职学院前,我一直是个很内向的人,甚至有点儿‘社恐’,聚焦在我身上的视线会让我感到拘谨和不安。”李媛略显羞涩地说。随着3年讲解工作的开展,李媛向来自大江南北的近9000名学员讲述了红旗渠的故事。如今,在李媛的身上已经看不出一点“社恐”的影子。


广泛取经,丰富讲解素材库


红旗渠精神镌刻在一块块太行山石上,融入一滴滴红旗渠水中。怎样才能生动地讲好红旗渠的故事?李媛有自己的“法宝”。


“初到学院,我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只能多听、多看、多学习。”李媛回忆说,“那时,我就像一块不停吸水的海绵,竭尽所能地了解所有和红旗渠有关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没办法,学院里大家都很拼,每个讲解老师都想把最好的红旗渠故事讲给大家听。”


不论是在扁担精神纪念馆,还是在红旗渠纪念馆,记者注意到,李媛在为学员讲解时,总是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和信服力。“我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现在的讲解效果。最初,也有学员对我的讲解不太感兴趣。”李媛笑着解释,“咱是红旗渠的孩子,不能丢祖辈的脸。”为了让自己的讲解更吸引人,李媛不断向学院的老师取经,实地拜访当年修渠的老人,为自己的讲解课程增添生动素材。一次次的拜访,不仅让李媛的讲解变得真实、生动、有趣,也让她心中的红旗渠水不断奔涌。


接过接力棒,让“精神之渠”永续奔流


当晚22时许,李媛随车送走了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的学员,忙碌了一天的她心里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松了下来。


“每逢培训高峰,我们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满。今天的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李媛笑着说。记者了解到,今年,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一个多月前,李媛作为团十九大河南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既是对李媛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学院党建带团建的丰硕成果。“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党性教育工作者,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红旗渠精神融入血脉中。”李媛说。


日升月落,春去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李媛认为,先辈们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建成了红旗渠,造就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青年一代应赓续红色血脉,接过红旗渠精神的接力棒,通过艰苦奋斗,修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之渠”,为未来赢得机遇与希望。


文/王浩

来源:安阳日报



合作办班:

0372-6186602
0372-6186620

办 公 室:

0372-6186601

传  真:

0372-6186611

邮  箱:

hqqgbxyjwb@163.com

网  址:

www.hqqgbxy.com

学院地址:

河南省林州市学院路1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24 红旗渠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豫ICP备150289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