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段段引人入胜的修渠故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修渠场景……4月24日下午,红旗渠精神铸魂育人“润心”工程启动仪式在市第五中学举行,活动通过图片展览、沉浸式教学、劳模访谈等,引领广大师生共同走进波澜壮阔的修渠岁月,感受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
此次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市教育局承办,来自我市各县(市、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学校的11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走进修渠岁月,触摸先辈的奋斗足迹,在“一锤一钎”的凿击声中,感悟人定胜天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
当日下午16时许,市第五中学校园内,处处欢腾。“红旗渠精神永在”图片展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引领参观者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精神伟力,吸引了众多学子驻足流连。“红旗渠的每一块岩石、每一滴渠水,都镌刻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密码,它激励着我们不惧面对人生困难与挫折,要敢于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前来参观的开发区高中学生柳源哲坚定地说。
下午17时许,该校大礼堂座无虚席,红旗渠精神铸魂育人“润心”工程正式启动。
仪式伊始,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鲁红杰发表致辞,并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做红色精神的“播种者”,用鲜活故事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做价值引领的“引路人”,以实践课堂引导学生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勉励广大学子以红旗渠建设者为榜样,在攀登知识高峰时锤炼意志,在面对困难挑战时勇毅前行,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崔彦军则寄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当好精神传承的“领航人”,用生动的课堂和教材点燃青少年的信仰之火;新时代青少年则要争做精神践行的“先锋队”,以奋斗姿态书写青春华章。
一件件尘封档案、一封封雪花似的请愿书、一张张早已逝去的青春面孔……启动仪式上,来自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的青年教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红旗渠沉浸式党课《问渠·天河档案》,该剧以沉浸式的教学形式,通过一封封珍贵的修渠档案,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充满历史感和现场感的课堂空间。现场,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当年林县人民在艰苦条件下,靠着顽强意志开凿“人工天河”红旗渠的震撼场景。跌宕起伏的剧情、动人心弦的演绎让广大师生深受触动。高新区银杏南校五年级学生乔兰迪激动地说:“《问渠·天河档案》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不仅让我了解了修渠英雄故事,也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了红旗渠精神,让我认识到在新时代,我们更应燃起红旗渠精神永续传承的薪火!”开发区高级中学教师王秀敏则表示:“红旗渠精神不仅展现了战天斗地的豪情,更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初心传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将红旗渠精神融入课堂、浸润学生心灵的重任。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以红旗渠精神为鲜活教材,引导学生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力量,让信仰之光照亮青年学生的成长之路,真正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目标。”
“张爷爷,您去修渠时,多大年纪?”“在修渠工程中,您承担了哪部分工作?”……在劳模访谈环节,市第五中学七年级学生敦晓鑫怀揣着敬意与修渠劳模张买江展开互动对话。张买江则结合自身的修渠往事,向在场师生深情讲述了修渠岁月中“一锤一钎战太行”的动人故事,一问一答间,让现场师生深切感受红旗渠精神的内核,从红旗渠精神中获取根脉的力量,激励新一代青少年传承奋斗火种,续写青春华章。
“此次活动是红色教育的新起点,更是家国情怀的传承路。我们将以‘润心’工程为纽带,将红旗渠精神的火种播撒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并让它在这片沃土热潮奔涌、星火燎原。”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办公室主任李冰说。
来源:安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