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培训

青年人参观红旗渠精神展
2013-07-15 红旗渠干部学院 665

提起红旗渠,不能不说青年洞。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必须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 被称为红旗渠咽喉工程的青年洞工程于1960年2月开始动工,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上级决定农民生产自救,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 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并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背着领导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等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8米,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优秀青年,故将此隧洞取名“青年洞”。 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红旗渠精神展”上,来自各地的年轻人纷纷在“青年洞”前拍照留念。北京一家饭店的服务员崔卫峰利用国庆唯一的一天假期来看展览。他说:“那一辈青年人艰苦奋斗,为子孙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应当珍惜并更加努力工作!” 在红旗渠修建工程中,不少年轻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0年里,一共有81人倒在了工地上,他们可多数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啊!”说起他们,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心情异常沉痛和惋惜。 林州人永远记得这样一个名字: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吴祖太的母亲病故时,他仍然在工地上。他身怀六甲的妻子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因舍己救人牺牲。没过多久,王家庄隧洞工程发生塌方,这位当时少见的水利学校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 在吴祖太烈士的照片前,很多大学生都陷入了沉思。连日来,已经有6000多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各地高校的大学生前来参观。“我已经报名到西部当志愿服务者。年轻人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女学生张立伟坚定地说。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年红旗渠青年人的豪迈与乐观,深深感染了正当立志的大学生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家乡!”留言簿上,大学生们的激昂话语道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心声。(记者 曲昌荣 刘维涛)

合作办班:

0372-6186602
0372-6186620

办 公 室:

0372-6186601

传  真:

0372-6186611

邮  箱:

hqqgbxyjwb@163.com

网  址:

www.hqqgbxy.com

学院地址:

河南省林州市学院路1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24 红旗渠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豫ICP备150289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