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理解历史主动精神的三重逻辑
2022-07-29 光明日报 卜昭滔 573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据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时机,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品格。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种种艰难险阻,书写了中华民族史上的恢宏史诗,增强了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坚定了我们党的历史自觉。准确把握理解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历史逻辑

   历史主动精神是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形成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党的光荣传统。”历史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风貌和品质。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种革命精神,不仅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且也体现了我们党为了梦想和追求而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历史主动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以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掌握了革命的历史主动权,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精神品格,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作为,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保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精神状态,坚定不移实行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历史主动精神贯穿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行业领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中,其内涵特质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之一。正是这种历史主动精神,使我们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

   理论逻辑

   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且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为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科学理论和丰厚文化滋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科学理论来源。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不能盲目蛮干,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旧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境况而上下求索,开展了各种救亡图存运动,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其中重要原因包括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缺乏先进的核心力量领导、没有发现根本的推动力量等。而“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为我们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我们党掌握历史主动的思想武器和制胜法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中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由此,我们党掌握历史主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中国革命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提供了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为我们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指明了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和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为我们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重实践、勿空谈的行动指南,成为我们党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理论来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这为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已经渗透进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为孕育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朴素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滋养。

   实践逻辑

   新的征程上,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唯有坚持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赢得挑战、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这是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必然要求。

   坚守党的初心使命。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初心使命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遵循历史规律,把握历史方位,科学分析历史大势,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不断激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人民至上。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掌握历史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保障。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更好发挥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会存在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持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状态,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丰富斗争经验,掌握历史主动,从而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勇于创新创造。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有勇于创新创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掌握时代发展主动权,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当今世界,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不断涌现,机遇与危机并存,唯有准确识别、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创新,才能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推动历史进步。

   (作者:卜昭滔,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合作办班:

0372-6186602
0372-6186620

办 公 室:

0372-6186601

传  真:

0372-6186611

邮  箱:

hqqgbxyjwb@163.com

网  址:

www.hqqgbxy.com

学院地址:

河南省林州市学院路1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24 红旗渠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豫ICP备15028963号-2